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sī mǎ zhāo zhī xīn , lù rén jiē zhī
詞源:《三國志·魏·高貴鄉公記》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 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 謂曰:‘司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詞由:魏文帝曹丕死后,司馬懿掌握了朝政大權。司馬懿死后,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專權。司馬師死后,司馬昭既當了大將,又當了丞相,集軍政大權于一身,總攬朝綱。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肆意屠殺曹氏集團的人士,還栽培黨羽,為篡位奪權鋪平道路。年輕的魏帝曹髦眼見自己的王位朝不保夕,深為不安,憤慨不已。有一天,曹髦召見寵臣侍中王沈,與他討論對付司馬昭的策略,說:“司馬昭企圖篡奪君位的野心,是人所周知的。我不能坐著等待被廢棄的屈辱,今天,我打算帶人去討伐他。”侍中王沈勸曹髦三思而行,不可輕舉妄動。曹髦不聽,帶領幾百個宮廷衛士去與司馬昭拚命。結果,曹髦被司馬昭手下的人殺死。至此,曹魏王朝即將覆沒,晉朝就要開始了。
詞義:司馬昭篡位的野心,人人都知道。路人:行路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周知的野心。亦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書證: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俄國人的陰謀辣手,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假統一之名,行獨霸之實。棄團結之義,肇分裂之端,司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上一篇:成語《去偽存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嘆為觀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