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見素抱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見素抱樸:xiàn sù bào pǔ
詞源:《老子》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詞由: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很不滿的,對力大為王的強權政治,對講仁講義的社會輿論,對盜賊泛濫的社會風氣,老子是看不慣的。人們生活著,不能按自己的心愿行事,而是受各方面的牽制、驅使。他認為這不是什么法令制度不完善, 而是沒有能使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發揚。所以他提出要絕圣棄智, 絕仁棄義, 絕巧棄利, 使人能現其本來的真性, 守其純正、質樸的品性而生活, 丟開私心雜念, 拋棄世俗的一切追求。
詞義: 現出人的本性, 保持人的純正、質樸。見: 同“現”, 現出, 顯露; 素: 人的本性; 抱: 保持, 守住; 樸: 純樸, 質樸。
書證: 唐·白居易《省試性習相遠近賦》:“德在修身, 將見素抱樸;圣由志學, 必切問而近思。”宋·程大昌《考古編·莊子一》:“周之所自處者, 清凈無欲, 而其所排棄者, 又皆推見禮法敗壞之自, 而歸諸見素抱樸之域?!?
上一篇:成語《見笑大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見羹見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