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艷華
六場話劇。作者賈六、王德瑛、靳洪、吳振軍、劉斐。中國戲劇出版社1964年10月出版單行本。雷鋒是中國當代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典范。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卻影響了幾代中國人。1963年在他因公殉職之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曾先后為其題辭,號召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于是,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學雷鋒熱潮。該劇作選取了雷鋒生前“甘做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待同志春天般溫暖”,“勤儉節約”,“釘子精神”,“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等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生動地再現了雷鋒崇高的精神境界。雷鋒是和平年代的一名戰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不平凡的思想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顯現出來的,因此作品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以大量感人的生活細節塑造雷鋒的光輝形象。作品還采用回憶、對比、鋪墊、誤會等手法,通過展現雷鋒與戰友們、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層層揭示雷鋒獨特行為的動力,烘托雷鋒寬廣的心胸。在藝術構思上,該劇將較為松散的若干片斷串在一起,共同反映其鮮明的思想主題,形散而神不散。全劇沒有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只是將生活的本來面目呈現出來,散淡而又不失其情趣,風格質樸清新。在結尾處,通過少先隊員們四處尋找雷鋒,雷鋒的戰友們個個像雷鋒的巧妙處理,喻示著雷鋒精神的發揚光大、后繼有人。值得指出的是,“雷鋒回憶童年”一節借鑒了電影的某些藝術手法,豐富了該劇的藝術表現力。《雷鋒》作為一部軍事題材的劇作,從過去正面反映戰場上的火熱斗爭到反映建設時期后方部隊的軍營生活,具有一定的開拓意義。特別是由于把單調的部隊生活與廣大的社會聯系起來,從而擴展和豐富了題材的表現容量。該劇上演后,毛主席、周總理觀看了此劇,并給予充分的肯定。
上一篇:孫宜君《雷之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雷鋒之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