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牢不可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牢不可破:láo bù kě pò
詞源:唐·韓愈《平淮西碑》:“其樹本堅, 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因撫而有順, 且無事大官臆決, 唱聲萬口和附, 并為一談, 牢不可破。”
詞由: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 平定吳元濟據蔡州的叛亂。韓愈為行軍司馬。十二月, 叛亂平定, 韓愈也隨裴度還都,因隨軍有功,授予刑部侍郎。平定淮西功績卓著,立碑以表彰。韓愈奉王命寫《平淮西碑》。碑文中談到朝廷平定蔡州叛亂對策時,這樣說: 蔡州這地方很重要, 可是成了吳元濟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表面上對朝廷效忠, 實際上什么事都是吳元濟說了算, 下面的人都隨聲附和, 就象一個小小的王國。
詞義: 非常堅固, 不可摧毀。牢:堅固。
書證: 聞一多 《神話與詩·屈原問題》:“大概從王逸替他和儒家的經術拉攏, 這才有了一個純粹的 ‘忠君愛國’ 的屈原, 再經過宋人的吹噓, 到今天居然成了牢不可破的觀念。” 郭沫若 《少年時代·反正前后》:“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間的統治,在官場中已經凝集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貪婪惡習。”
上一篇:成語《靈蛇之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物以類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