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漸入佳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漸入佳境:jiàn rù jiā jìng
詞源:《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廿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 ‘漸入佳境。’”
詞由:晉朝的大畫家顧愷之,字長康,今江蘇無錫人,擅長人物畫。他的作品流傳至今,仍為現代畫家所推崇。因為他藝術造詣高深,而且博學多才,性情豪放,言談風趣,因此當時文人稱他“三絕”,即“藝絕”、“才絕”、“癡絕”。有一小故事,可以略見顧愷之風趣(癡絕)之一斑:顧愷之每食甘蔗,常自尾至本(根),人或怪之。愷之曰:“漸入佳境”。甘蔗根部比梢部甜。顧愷之吃甘蔗,從梢部吃起,漸漸吃到根部。別人感到奇怪,問他什么緣故。他回答得很妙,只四個字:“漸入佳境”。這是說他的吃甘蔗的方法, 可以越吃越甜。
詞義: 比喻境況漸好或興味漸濃。佳: 好; 境: 境地。漸入: 逐步進入; 佳境: 美好的地方。有人把由苦到樂, 逐漸好轉的境況稱為“蔗境”。
書證: 朱自清《歧路燈》:“我初讀此書, 翻閱第一回: 覺得沒味, 便掠在一旁; 隔了多日, 偶然再翻第二回, 卻覺得漸入佳境, 后來竟至不能釋手。”
上一篇:成語《清君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灰心喪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