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é dào duō zhù , shī dào guǎ zhù
詞源: 《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詞由: 戰國時, 有個人請教于孟子說:“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在戰爭的勝負上哪一樣重要?”孟子說: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那人又問:“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解說道:“時機好, 地勢不好,不能取勝; 時機、地勢都好, 如果不得人心, 那還是不能取勝。如果戰爭是正義的,幫助的人就多,這就叫做‘得道者多助’; 如果戰爭是非正義的,就會遭到人民的反對,幫助的人就少,這就叫做‘失道者寡助。’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 連發動戰爭的人至親好友也要反對他。所以,戰爭的勝負取決于人心的向背!”那個人聽了, 滿意地拜辭而去。
詞義: 符合正義的就能得到多數人的擁護與幫助, 違背正義的就會孤立無援。道: 道義、正義。寡:少。
書證: 毛澤東《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 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無數事實證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 小國能夠打敗大國。”
上一篇:成語《張敞畫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德高望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