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汗流浹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汗流浹背:hàn liú jiā bèi
詞源: 《后漢書·伏皇后記》:“(曹)操后以事入見殿中, 帝不勝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 則厚; 不爾,幸垂恩相舍?!偈?, 俯仰求出。舊儀, 三公領兵朝見, 令虎賚執(zhí)刃挾之。操出, 顧左右, 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p>
詞由: 漢獻帝時, 曹操把持著軍政大權, 培植親信, 打擊異已。就連皇宮的守衛(wèi)人員, 也有不少人是他的耳目。曹操聽說獻帝手下的謀士趙彥經(jīng)常為獻帝出謀劃策, 對自己不利, 就設計把趙彥以及同他親近的人全部殺了。后來, 曹操因事去見獻帝, 獻帝非常氣憤地說:“你如果誠心輔助我,就該厚道一些,不誠心輔助我, 就請離開!”曹操聽了大驚失色,慌忙告辭出來。按照宮廷儀式, 三公領兵朝見, 都有宮廷衛(wèi)士執(zhí)刀挾持。曹操從架著的刀叢下走出來, 回顧左右, 汗流浹背。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肯上朝。
詞義: 汗水濕透脊背。浹: 濕透。原形容驚惶、恐懼時的狀態(tài)?,F(xiàn)在有時也形容滿身大汗。
書證: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上山拜訪,審查老爺》:“我的目的原不在取得他的歡心,只要文章能從棺材里救出來,便已心滿意足,欣欣然跑回編輯室,雖汗流浹背,不覺疲勞。”魯迅《墳·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這當然是極刻毒的惡謔,但我們一翻歷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浹背的時候罷?!?
上一篇:成語《毛遂自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