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各自為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各自為戰:gè zì wéi zhàn
詞源: 《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 盡與韓信; 睢陽以北至谷城, 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詞由: 公元前202年, 漢王劉邦追擊項王到陽夏 (古縣名, 治所在今河南太康縣。)南面停了下來, 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期會合,合力攻擊楚軍。可是到固陵 (即固聚陵, 在今河南太康縣西。)韓信、彭越的軍隊不來會合。楚軍回頭攻擊漢軍,把漢軍打敗。漢王劉邦問張良說:“諸侯們不遵從約定, 怎么辦呢?”張良回答說:“楚軍就要崩潰了, 韓信、彭越沒有得到明確的封地, 他們不來會合是很自然的。如果君王能夠和他們共分天下, 把陳縣以東到海邊的地區 (即從今河南淮陽縣以東到海濱, 包括今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北地區)都給韓信,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地區 (包括今河南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一帶地區。)都給彭越, 讓他們各為自己的封地而戰, 這樣打敗楚軍是很容易的。”漢王采納了張良的意見行事, 很快將各路軍馬集結到垓下 (古地名,在今安徽靈璧縣南沱河北岸,), 一舉聚殲了楚軍,項王兵敗自刎而亡。
詞義: 原意是讓韓信、彭越等各為自己的封地而戰。后指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作戰。
書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后來他們被敵人隔開, 各自為戰。”
上一篇:成語《司空見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同流合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