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同流合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
詞源:《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詞由:有一次,孟子和他的學生萬章交談。當談到關于“好好先生”這一問題時,萬章問:“什么是好好先生呢?”孟子回答說:“八面玲瓏、四方討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萬章又問:“好好先生可恨,又可恨在哪里呢?”接著,孟子又說:“這種人,你要指謫他嗎,卻又指不出他的什么大錯誤來;你要責罵他嗎,又象沒有什么地方可責罵的。他們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為人好象忠誠老實、方正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他也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他們完全違背了堯舜之道,所以說他們是道德的蟊賊。”
詞義:原意是隨從不好的流俗,附和污濁的世道。后泛指跟著壞人合伙做壞事。流:流俗;污:骯臟。
書證:宋·朱熹《朱文公全集·答胡季隨書》:“細看來書,似己無可得說,……如此則更說甚講學,不如同流合污,著衣吃飯,無所用心之省事也。”清·陳忱《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此數賊者,同流合污,敗壞國政。”曹靖華《飛花集》:“當然,世上所謂潔身自好,在某種情況下,不同流合污,是一個人的風骨,是好的。”王西彥《沐浴在朝暉里》:“即使是大學教授這個‘清高’的階層,只要你不肯出賣靈魂,同流合污,不僅生活毫無保障,還有橫遭屠殺的危險。”
上一篇:成語《各自為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后起之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