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廣陵散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廣陵散絕:guǎng líng sǎn jué
詞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
詞由:三國時,魏國譙郡有個人叫嵇康,字叔夜。嵇康是個孤兒,自幼貧苦,成人后娶魏宗室之女為妻,在魏任中散大夫。他工詩文,善鼓琴,精樂理。是當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當時,司馬氏掌握了朝廷大權。因為得罪了司馬氏,在景元年間遭到鍾會的誣陷,被司馬昭所殺。嵇康在東市被斬首時,臉不變色,神態自若,還向人要了一把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廣陵散》一曲是一位不肯留下姓名的高師傳授給他的。這個曲子聲調絕倫。嵇康學會后誓不傳人。有個人叫袁孝尼的人曾向他請教,嵇康一口回絕了。所以,在臨刑時,嵇康彈完《廣陵散》后,長嘆一聲說:“《廣陵散》這個曲子到今天就失傳了!”
詞義:琴曲《廣陵散》在世上失傳了。《廣陵散》:琴曲名。比喻好的傳統已斷絕或后繼無人。
書證: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詩:“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回:“那時候世叔潘八瀛先生,中了一個探花,從此以后,狀元鼎甲,廣陵散絕響于蘇州。”
上一篇:成語《幼學壯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度德量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