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出一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如出一轍:rú chū yī zhé
詞源: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十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于恃功矜能而輕敵也。……此四人(關羽、王思政、慕容紹宗、吳明徹)之過,如出一轍。”
詞由:洪邁,字景廬,別號野處,是宋朝時鄱陽人。他曾歷任知州、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等官職,監修過國史。洪邁學習勤奮刻苦,他廣泛涉獵關于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面的書籍,凡有所得,便隨筆記錄下來,這樣他化了前后近四十年的時間,著成了一部《容齋隨筆》。在這本隨筆的續筆第十一卷中,洪邁指出:歷史上一些名將,雖然威震一時,立過蓋世之功,但他們到了后來,都以失敗而告終,根本原因都在于恃功自傲,輕敵所致。漢將關羽,南北朝時西魏名將王思政,北齊名將慕容紹宗和南朝名將吳明徹,這四個人的錯誤就象從一個車轍里出來的一樣。
詞義:好象從一個車轍里出來的一樣。轍:車輪碾軋的痕跡。比喻彼此言論和行動非常相似。
書證:清·錢謙益《注杜詩略例》:“杜詩昔號千家注,今雖不可盡見,亦略具于諸本中。大抵蕪穢舛陋,如出一轍。”秦牧《毒物和藥》:“在文學史上,常常有許多‘文章法則’被人粉碎的故事,那道理,和這一類的軼談如出一轍。”
上一篇:成語《奪胎換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