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翦紙招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翦紙招魂:jiǎn zhǐ zhāo hún
詞源:唐·杜甫《彭衙行》:“小留同家洼,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
詞由:在安史之亂中潼關失守的時候,詩人杜甫從白水縣帶著家小向北逃難,路過彭衙,得到孫宰的殷切招待。詩人說:“我在孫宰居住的同家洼稍留一下,就要過蘆子關往唐肅宗所在的靈武去。在同家洼,孫宰對我的情誼真是重得很啊。我到這里,天已經黑了。孫宰就點起燈起來,把我接進他家里去。他馬上就燒起熱水來給我洗懲,拿出剪紙招魂的誠摯來千方百計安慰我。我和妻子被感動得流下淚來。”
詞義:這是舊社會的一種迷信習俗,剪紙為幡,用來招死了的人的魂,也有用來為病人招魂的。仇兆鰲注引夢弼曰:“翦紙作旐,以招其魂,不必果有此事,只是多方安慰耳。后用來表示對遠行人的安慰,使其寬心。
書證:明·徐霖《繡襦記·得覓知聲》:“關山萬里,誰為我招魂翦紙。”清·頤道居士《湘煙小錄·紫湘誄》:“翦紙招魂,采蘅設祭。”清·金圣嘆《杜詩解·羌村三首》:“‘更秉燭’妙,活人能睡,死人那能睡?夜闌相對如夢,此時真須一人與之翦紙招魂也。”
上一篇:成語《翦爪斷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翻然改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