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逐臭之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逐臭之夫:zhú chòu zhī fū
詞源:《呂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悅)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
詞由:傳說有一個身上臭味很重很重的人,不但他的父母、兄弟、朋友不大愿意跟他住在一起,就連他的妻妾也常常遠離他。他十分苦惱,醫治也無效,于是離開了老家,住到了遙遠的海上。可奇怪的是,海上有一個人很喜歡他的臭味兒,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總是緊跟著,舍不得離開他。
詞義:追逐特別臭的人。逐:追逐。原指偏聽偏信荒誕不經的議論的君主。后比喻嗜好怪癖、喜愛惡劣的人。
書證: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人各有好尚,蘭茝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孫公子去問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著要嘗鼎一臠。”清·趙翼《消閑》之一:“眼前惜少嚶鳴友,海上由他逐臭夫。”
上一篇:成語《適可而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通力合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