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日薄西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
詞源:晉·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 慈父見背! 行年四歲, 舅奪母志。祖母劉, 愍臣孤弱, 躬親撫養(yǎng)。……但以劉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 祖母無臣, 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 更相為命。”
詞由: 公元二六四年, 司馬炎廢了韓帝曹奐, 建立了西晉王朝。為了籠絡人心, 他征召漢蜀的舊臣去洛陽任職。當時李密有些猶豫不決,決定暫時不去, 就以盡孝祖母為名, 寫了上武帝的《陳情表》。他在《陳情表》上說:“我自幼失去父親,四歲那年, 母親又被迫改嫁。祖母劉氏憐憫我孤苦無靠, 親自將我撫養(yǎng)。……我沒有祖母, 也就沒有今天; 祖母沒有我, 她也無法度過晚年, 我們祖孫二人真是相依為命啊! 如今, 祖母病在床上, 病勢日漸沉重, 就象快要下山的太陽一樣,危在旦夕。在這個時候,我怎么能離開她呢!”晉武帝看了李密的《陳情表》后,深受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并在生活上予以優(yōu)厚的照顧。
詞義: 太陽快要落山。薄: 迫近,接近。比喻人或事物接近滅亡。
書證: 明·瞿佑 《剪燈新活·愛卿傳》:“君須聽取:怕日薄西山, 易生愁阻。”
上一篇:成語《日不暇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春秋鼎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