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斤斤計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斤斤計較:jīn jīn jì jiào
詞源: 《詩經·周頌·執競》:“執競武王, 無競維烈; 不顯成康, 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
詞由:《執競》是對成康盛世的描述、歌頌。周成王是周朝的第二代君主,周康王是周朝的第三代君主, 他們都能繼承周武王的事業, 把國家管理好, 政治清明, 社會興盛。周成王在位時, 平定管叔、蔡叔及紂王之子武庚的叛亂, 創立各種制度,大興禮樂, 萬民和睦。周康王仍能繼承文、容之業, 天下得到大治,刑罰不用有四十多年,所以康王之治有“唐、虞之風”的美稱。《執競》作這樣的描述:周武王有一顆自強不息的心,所以他的功業是很興盛的。成王、康王也有周武王的德行,真是上帝派來的好君主啊?在成、康時代,在全國的四面八方,就是在最細微的地方,也都顯示著成康的恩德厚澤的。
詞義:對一些無關緊的瑣碎細小的也都計較得要命。斤斤:細小的地方都看得很清楚。朱熹注:“斤斤,明之察也。
書證:魯迅《弟兄》:“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這樣斤斤計較,豈不是橫豎都一樣。”王愿堅《三張紙條》:這些人,為了勞苦群眾的事,奮不顧身,可是當需要群眾幫助的時候,卻這樣斤斤計較、分毫不爽啊!”
上一篇:成語《料事如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新硎初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