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于今為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于今為烈:yú jīn wèi liè
詞源: 《孟子·萬章下》:“殷受夏,周受殷, 所不辭也, 于今為烈, 如之何其受之?”
詞由: 有一天, 萬章問他的老師孟子說:“社會上的人彼此贈送禮物,美其名曰交際。這是懷的什么心思呢?”孟子回答說:“人們互贈禮物,這是為了表達一片恭敬之心啊!”萬章又問:“人家送禮物來, 我若再三推卻, 反而是不恭敬。這又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說:“如果是尊貴的人或長輩送來的禮物,你再三推卻,躊躇不受, 這是把人家的情意看得輕了。因此可謂不恭敬。”萬章對交際的道理還沒有完全明白, 接著又問道:“有個人在城門外攔路搶劫, 把搶劫到的財物贈送給他人, 難道這也可以接受嗎?”孟子回答說:“這是不可接受的。《康誥》上說:‘把人打倒在地殺死了, 并搶走了錢財。這種人應(yīng)該斬首。自從殷承繼夏治天下, 周承繼殷治天下, 沒有一代不嚴懲殺人搶劫犯的。到今天, 法律更為嚴厲了。這種人怎么可以接受他的禮物呢!”
詞義: 原指法律到了今天更加嚴厲了。烈: 厲害。后凡指現(xiàn)在甚于過去, 更加厲害。
書證: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的續(xù)編·廈門通信二》:“‘古已有之’, ‘于今為烈’,我近來很有些怕敢看他了。”
上一篇:成語《二豎為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