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二豎為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二豎為虐:èr shù wéi nüè
詞源: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 曰:‘彼良醫也, 懼傷我, 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醫至, 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攻之不可, 達之不及, 藥不至焉, 不可為也。’”
詞由: 晉景公得了很重的病, 派人到秦國去請醫生, 秦國就派了個名醫來。醫生還沒有到時, 景公夢見他的病化為兩個孩子在說話。一個說:“來的是個名醫, 恐怕要傷害我們, 我們趕快逃走吧?!绷硪粋€說:“我們就躲到肓膏之間那個地方去。”醫生到了, 一看景公的病, 就說:“病不能醫了。病在心下膈上的地方, 不可以打針, 用藥藥性又到不了。我是毫無辦法了?!?/p>
詞義: 病魔給人帶來磨難。比喻不治之癥。豎: 小子; 二豎:指病魔;虐: 惡毒的害人行為。亦作“二豎為災”,“二豎之頑”。
書證: 清·陳弘緒《與楊維節書》:“而賤恙猶未見有霍然之勢,甚矣二豎之頑也!”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二回: “孫毓筠適在側探病, 林握孫手, 太息道:“國勢危險, 一至于此, 本想與諸公同心協力, 保持國家, 怎奈二豎為災,竟致不起。’”
上一篇:成語《亂點鴛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于今為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