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泰山梁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泰山梁木:tài shān liáng mù
詞源: 《禮記·檀弓上》: “孔子蚤作, 負(fù)手曳杖, 消搖于門, 歌曰:‘泰山其頹乎! 梁木其壞乎, 哲人其萎乎!”
詞由: 孔子, 名丘, 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其先世是宋國貴族。早年孔子曾任“委史”和“乘田”等職。他一生主要是在魯國聚眾講學(xué), 從事教育和文化遺產(chǎn)的整理工作。五十歲, 由魯國的中都 (今山東汶上縣) 宰升任司空、大司寇, 五十六歲攝行相事。后周游宋、衛(wèi)、陳、蔡、齊、楚等國,不被重用。晚年致力教育, 著書立說。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怎樣死去呢?《禮記·檀弓上》 中記載了他臨死前一個(gè)星期的情況:“一大早,孔子就起床了,他拄著手杖, 在門前自由自在地踱著步, 大聲高喊道:‘泰山就要崩塌了! 梁木就要?dú)牧? 明達(dá)而有了才智的人就將與世長(zhǎng)辭了!’其后, 孔子臥病在床, 不到一星期就死了。”
詞義: 如同泰山倒塌, 梁木毀壞一般。比喻杰出的人死了。
書證: 蔡?hào)|蕃、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二回:“當(dāng)此國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 逝者如斯, 將誰與支撐危局; 泰山梁木, 同人等悲不自勝。”
上一篇:成語《泰山壓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流連忘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