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寓言·猴子與鳥》寓言賞析
在某一個大樹林子里, 有一群猴子。 到了冬天的時候,它們凍得夠受的。在夜色降臨的時候, 它們看到一個螢火蟲。看到這個以后, 它們都想“這是火”,于是就努力把它逮住, 用干草和干樹葉子把它蓋起來,都把自己的胳臂、 脅、 胸膛伸到上面, 又抓又搔, 仿佛真正享受到了烤火的快樂似的。有一只猴子,凍得特別難受, 它更是全神貫注地來烤火, 不住地對著螢火蟲吹了又吹。這時有一只鳥,名叫蘇質牟吉,從樹上飛下來;命運注定了它要遭到殺身之禍, 它對那個猴子說道:“親愛的! 不要自尋苦惱了! 這并不是火, 而是一個螢火蟲。”猴子根本不聽它的話, 照樣吹下去。它雖然一再受到拒絕, 但是它仍然嘮叨不休。簡單一點說吧, 它飛到猴子耳朵旁邊,用力地去激怒它, 一直到猴子把它捉住, 往石頭上一摔, 它就帶著摔斷了的嘴、 眼、 頭和脖子, 到陰間去了。
——《五卷書》(季羨林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這篇寓言寫了兩個悲?。汉镒拥谋瘎『网B的悲劇。猴子的悲劇是愚蠢自欺,不聽忠言。鳥的悲劇是進言不看對象。
這篇寓言原來的寓意是:不要硬去教導那些不可教導的人,否則,不會有什么好處。這只鳥不看對象,而且方式方法也不對頭,它不僅“嘮叨不休”, 甚至“飛到猴子耳朵旁邊,用力去激怒它”。 因此, 它被猴子摔死, 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說, 鳥又是值得贊美的, 因為它敢于說真話。作家巴金從自己痛苦的經驗中得出了一條結論:“說真話并不容易,不說假話更加困難。”(《真話集》)這是因為說假話容易討好對方,而說真話——特別是逆耳忠言——可能要付出代價;有時,甚至是慘重的代價。魯迅在其寓言《立論》(《野草》)中,藝術地概括了這種常見的社會現象。一家人家生了個男孩,客人們來祝賀。一個客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彼谑堑玫揭环兄x。一個客人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于是他收回幾句恭維。一個客人說:“這孩子將來要死的?!彼谑堑玫揭活D大家合力的痛打。作者感嘆道:“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笨梢栽O想,如果鳥對猴子講假話,說它們烤的火如何如何使人暖和,猴子絕不會生氣,或許還會邀它一起來烤“火”呢!然而鳥勇敢地說了真話,盡管它為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真話畢竟是真話,螢火蟲不會因為講真話的死了而變成火。在這個意義上,鳥又是勝利者。講真話者是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是人類中的脊梁。
作者善于通過典型細節來刻劃藝術形象。一個細節是,猴子逮住螢火蟲后,“把自己的胳臂、脅、肚子、胸膛伸到上面, 又抓又搔,仿佛真正享受到了烤火的快樂似的。”這個細節使猴子自我欺騙的蠢態神情畢現;另一個細節是,有只猴子“更是全神貫注地來烤火,不住地對著螢火蟲吹了又吹?!边@個細節既真實而又詼諧,而猴子的愚不可及也就“吹”出來了。
上一篇:《亞非寓言·貓頸系鈴》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猴子和狐貍》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