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變本加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變本加厲:biàn běn jiā lì
詞源:南朝·梁·蕭統《〈文選〉序》:“增冰為積水所為,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p>
詞由:南北朝時,有個名叫蕭統的人,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他編撰了一部文學總集,題名《文選》,收錄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間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和少數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余篇,大致具備各種文體的代表作品,是我國現存的編撰最早的一部文學總集。蕭統在《文選》的序文中,闡明了選編此書的重要意義以及選擇作品的標準。他說:冰是由積水凝成的,但它又“變本加厲”,比水還要冷。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又是社會生活的升華,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如同冰和水的關系一樣。
詞義:比原來更加發展。厲:猛烈。現用來形容情況變得比原來更加嚴重。多用于貶意。
書證: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經第四》:“斷句取義是在一句兩句里拉出一個兩個字來發揮,比起斷章取義,真是變本加厲了?!?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maozedo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毛澤東《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不是抗日的財政經濟政策,而是照舊不變甚至變本加厲的無益于國有益于敵的財政經濟政策?!?
上一篇:成語《取而代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叱咤風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