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先得我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先得我心:xiān dé wǒ xīn
詞源:《孟子·告子上》:“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詞由:孟子是主張人性善的,我們之所以能接受圣人的教誨,就是因為人性相同。他說:“我們都有一張嘴,對于味的好壞,嗜欲是一樣的;我們都有一副耳,對于聲的美丑,感受是一樣的;我們都有一雙眼,對于色的優劣,感覺是一樣的。獨獨心就不一樣嗎?也一樣,就在理、義上。圣人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先得了我的心,我也就覺得圣人說的理、義完全應該接受。我喜歡理、義,就象豬吃五谷牛吃草那樣的高興。”
詞義:圣人所講的理、義,早就和我的心相合。得:適合,契合。
書證:清·陳灃《東塾讀書記·孟子》:“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性善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性相近也。”《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十五回:“偶憶江文通《別賦》,回憶素蘭昨宵送我的一番情景,如在目前,真是古人已有先得我心之概。”
上一篇:成語《假公濟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入室操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