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絕口不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絕口不道:jué kǒu bù dào
詞源:《漢書·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散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詞由:這是說的漢代丙吉有功不自矜的故事。丙吉是魯國地方人,曾在魯?shù)禺?dāng)過獄吏,后升為廷尉。這時(shí),漢宣帝才生下幾個(gè)月,就因?yàn)樾l(wèi)太子的事而抓進(jìn)牢獄里去。丙吉為人厚道,總是想成全人家。他看到幾個(gè)月的孩子就坐牢。心里非常憐惜。出于憐憫之心,就挑選心底厚道的女看守,囑咐好好保養(yǎng)這個(gè)漢武帝的曾孫。后來劉詢繼位當(dāng)了皇帝,即漢宣帝,丙吉從來不說自己有功,一句話也不說有恩于漢宣帝,所以朝廷中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丙吉有這樣一個(gè)大功勞。
詞義:閉口不談。絕口:閉口;不道:不說。指一句話也不透露出來。
書證: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十:“無如當(dāng)放逐之余,絕口不道。”
上一篇:成語《絡(luò)繹不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纏綿排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