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人成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詞源:《戰(zhàn)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詞由:戰(zhàn)國時代,魏國有個大臣叫龐蔥。魏王派龐蔥陪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龐蔥擔心自己走后有人會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臨行前他對魏王說:“假如有人對大王說,街上來了只老虎,大王信不信?”魏王果斷地說:“我當然不會相信。”龐蔥又說:“假如有兩個人說街上來了一只老虎,大王信不信呢?”魏王遲疑了一下說:“那我將半信半疑。”龐蔥再問:“假如有三個人說,大王信不信呢?”魏王立即回答說:“那我就只得相信了。”龐蔥憂郁地說:“街上明明沒有老虎,因為有三個人這么說,街上有老虎就成了真的了。王宮和大街靠得很近,而趙國的都城邯鄲跟魏國的都城卻隔得很遠,我擔心我走后,恐怕背后議論我的人還不止三個呢?”魏王這才明白龐蔥的意思,坦然地說:“你放心去吧,我明白了。”
詞義:三個人都謊說街上有老虎,令人信以為真。比喻流言可以聳動視聽。
書證:《戰(zhàn)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千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鄧析子·轉辭》:“古人有言,眾口鑠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上一篇:成語《一言以蔽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三分鼎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