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言以蔽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言以蔽之:yī yán yǐ bì zhī
詞源:《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詞由:《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詩歌集子之一。它產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即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距離現在有二千五百多年。它鮮明地反映了五百多年間廣闊的社會生活,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詩經》原來的名字叫做“詩”、“詩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漢代,它被尊為經典,這才有了“詩經”的名稱。春秋時的孔子,對”詩”的評價很高。有一次,他對學生說:“‘詩’的篇數多至三百,有說善的,有說惡的,只須一句話,就可包括盡的。一句什么話呢?便是‘思無邪。’”他的意思,是說思想不可有一些偏邪的。
詞義:用一句話來概括它。蔽:遮,引伸為概括。
書證: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文言興而后實學廢,白話行而后實感興。”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從中層以上社會至國民黨右派,無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言以蔽之:‘黨同伐異’而已矣。”
上一篇:成語《蹊田奪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三人成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