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求全責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求全責備:qiú quán zé bèi
詞源:《論語·微子》:“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詞由:周成王分封周公的兒子伯禽當了魯地的魯公。魯公整理車馬準備出行的時候,周公諄諄告誡兒子道:“能治理好一方的君子,都是忠厚待人的,他絕不肯拋棄他的親戚,也不會叫手下的大臣受委屈,怨他不肯重用。以前結交的朋友,只要不是壞透的敵人,如果他們有一點可取的地方,就要錄用、信任,無論如何不能要求一個人十全十美。”
詞義:要求別人十全十美。責:要求。全、備:完全、完備、完美。
書證: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非我見你中了個舉,轉這等苦口求全責備,也慮著你讀書一場,進不了那座清秘堂,……”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么心平氣和,于較新的機運就這么疾首蹙額, 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 于初興之事就這么求全責備?”
上一篇:成語《氣息奄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沆瀣一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