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跋山涉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詞源:詩經·鄌風·載馳》:“載馳 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詞由:衛國被狄人破滅后,在宋國的幫助下,將遺民遷往漕邑居住,還立了新君衛戴公。戴公的妹妹許穆公夫人得到消息,立刻從許國動身,去漕邑吊唁。許國的大臣們不支持她這樣做,想方設法從中反對和阻攔。許穆公夫人在《鄌風·載馳》這首詩里,抒發了自己憤懣的感情。詩的開頭一段大意是:輪兒快轉馬兒不停馳,趕回去安慰我的兄弟。車兒奔過漫漫的長途,來到漕邑這塊可愛的土地,許國的大臣們長途跋涉趕來勸阻,我的心兒里不免又增添憂愁。
詞義:翻越山嶺,徒步過河。跋:在山上行走;涉:從水上經過。形容長途奔波,十分辛苦。
書證: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些贈品,都是他們從來舍不得用,從來不拿給人看,一直藏在小包袱的最里層,包藏多年,跟他們跋山涉水,在水里火里就是犧牲生命也不肯丟的東西?”楊朔《熔爐》:“黃金寶夾在進軍的行列里,跋山涉水,越練越強。”
上一篇:成語《趾高氣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踔厲風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