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侃侃而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侃侃而談:kǎn kǎn ér tán
詞源: 《論語·鄉(xiāng)黨》:“朝, 與下大夫言, 侃侃如也; 與上大夫言, 訚訚如也; 君在, 踧踖如也, 與與如也。”
詞由: 孔子在朝廷上, 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 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人就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同那些下大夫說話, 就很爽直, 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對那些上大夫說話呢, 就顯得很和氣, 是一種和顏悅色的樣子; 如果君主臨朝了, 在君主面前, 恐怕得罪君主, 因此就是恭敬中還帶著不安的樣子, 按照一切朝儀去做, 還怕有不到的地方。
詞義:說話時理直氣壯、不慌不忙的神色從容不迫的樣子。亦作 “侃侃而言”。
書證: 鄭振鐸 《桂公塘》 三:“求和的、投降的使臣們不知見了千千萬萬……卻從來不曾見過象這位蠻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談, 旁若無人的氣概。”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他眼看著錢伯伯由隱士變?yōu)閼?zhàn)士, 而他還是他, 他沒有絲毫的長進, 他只好聽著老人侃侃而談, 他自己張不開口。”元·關(guān)漢卿《謝天香》第四折:“是以老夫侃侃而言,使足下怏怏而別。”
上一篇:成語《亦步亦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倒持泰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