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苗”是會意字。小篆從艸(艸),從田,用生長在田地里的草會禾苗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苗”。
《說文·艸部》:“苗,草生于田者。從艸,從田。”(苗,生長在田里的禾。由艸、由田會意。)
“苗”的本義是莊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如《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莖或嫩葉,如“蒜苗”、“豌豆苗兒”。又從植物擴展到動物,表示某些用于飼養的初生的動物。如“魚苗”、“豬苗”。
“苗”也指某種事物乍顯的跡像、發端或發展趨勢。如白居易《與元九書》:“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意思是言辭是思想的發端,行動是做文章的根本。
又引申為后代。如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
上一篇:《良》字義,《良》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良》
下一篇:《范》字義,《范》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