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千巖萬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千巖萬壑:qiān yán wàn hè
詞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詞由:晉朝晉陵(今江蘇常州)有個名畫家叫顧長康(又名愷之),他畫人物常常不點眼睛。這在他認為一幅畫的傳神之處,正在沒有畫出來的眼睛上。有一次,顧長康從會稽游歷回來,有些人就問他:會稽的山水如何?他說:“那兒有千百座陡峭的山巖競相比美,千萬條小溪在山谷間爭相奔流;草木十分茂密,覆蓋在山川之上,遠遠望去,好象白云層出不窮,霞光色彩繽紛。
詞義:形容山巒連綿、重迭。巖:高峻的山崖。壑:山間深溝。亦作“千崖萬壑”。
書證:唐·白居易《題岐王歸山池石壁》詩:“況當霽景涼風后,如在千巖萬壑間。”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抬頭一看,千巖萬壑,上矗云霄,兩旁古木叢生,濃陰夾道。”陳毅《樂安宜黃道中聞捷》詩:“千崖萬壑供野宿,羊腸鳥道笑津迷。”
上一篇:成語《勃然變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