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德不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為德不卒:wéi dé bù zú
詞源:《史記·淮陰侯列傳》:“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詞由:漢代的淮陰侯韓信,當初是一位平民百姓,生活貧寒;行為放縱不檢,無人敢推薦他出去做官;又不會做生意謀生。常常跟著別人吃白食,人們都很厭惡他。他有個朋友,在下鄉南昌亭當亭長。韓信去投奔他,在那兒白吃了幾個月。亭長的老婆很厭恨韓信。于是,她天不亮就做好飯,夫妻二人在床上就吃得飽飽的,所以到中午肚子還不餓。到吃飯的時候,韓信又去了,她也不為他做飯。韓信明白她的意思,一氣之下就與他們斷絕了關系。后來,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楚王,都城建在下邳。他便去拜訪了當年的亭長,送給亭長一百吊錢,并且說:“你這個人,真是私利小人,做好事也沒能做到底。”亭長面對如今顯赫、高貴的韓信,羞得無地之容。
詞義:做好事沒能做到底。卒:終了,完畢。
書證:魯迅《三閑集·通信》:“快呀,請指示我!莫要‘為德不卒!’”
上一篇:成語《臨深履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舉枉措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