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河清難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河清難俟:hé qīng nán sì
詞源: 《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詞由: 春秋時,有個小國——鄭國,位于楚、晉兩個大國之間。為了生存, 鄭國不得不采取討好雙方的策略, 同楚、晉兩國保持友好往來。公元前565年冬天, 楚國突然興兵伐鄭, 鄭國遭到嚴重威脅, 但又無力抵抗。鄭國統治者十分恐慌,便去征詢大臣的意見,大臣們有的主張歸順楚國,有的主張向晉國求救,子駟站出來說:周詩上說得很清楚。人的壽命是短暫的,怎能等到渾濁的黃河水變清呢?鄭國已經危在旦夕,要等待晉國來援救,就象等待黃河水變清一樣,是指望不上的,還不如趁早歸順楚國,使百姓免受戰爭之苦。最后,鄭國統治者只得采納子駟的主張,向楚國投降。
詞義:難以等到黃河水清。河:黃河;俟:等待。相傳黃河水一千年才清一次。比喻時日太長,難以等待。
書證:三國·魏·王桀《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
上一篇:成語《沆瀣一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濟河焚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