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殘膏剩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殘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詞源:《新唐書·杜甫傳贊》:“唐詩人杜甫渾涵汪茫, 千匯萬狀, 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 甫乃厭余, 殘膏剩馥, 沾丐后人多矣。”
詞由: 杜甫是唐代的大詩人, 他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 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他的詩, 后世稱為“詩史”;他的人, 后世尊為“詩圣”。對于詩歌藝術, 杜甫駕馭得十分純熟, 因此他的詩篇, 在藝術方面, 可以說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詩篇猶如一片海洋, 博大精深。他人寫詩, 往往都有力不從心的地方, 而他卻運用自如。他的詩夠后人學一輩子的。
詞義: 留剩下來的油脂香氣。殘:殘剩, 留剩。膏: 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寶貴的文學遺產。書證: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銘》:“府君嘆曰:‘君之文非不如人, 今彼籍吾殘膏剩馥者, 取青紫如拾芥。’”清·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黃金投, 殘膏剩馥雞林求。”
上一篇:成語《死有余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氣宇軒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