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見肺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如見肺肝:rú jiàn fèi gān
詞源:《禮記·大學》:“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則何益矣? 此謂誠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詞由:《禮記·大學》有一章書的內容是解釋圣經所講“誠意”兩字的含意。文章認為一個人如真有誠意,就必須慎獨。文章說: 不慎獨的小人,當著閑居獨處的時候,以為別人看不見自己,放大了膽,做那不正當的事,甚至無惡不作。等到見了誠意的君子以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跡,表白自己的善行。殊不知在人家看來,就象看見他的肝臟、肺臟一般,萬萬遮蓋不過的。這樣做有什么益處呢?這正象古人所說的那樣,一個人如有作惡的事實在心中,一定會顯出某些跡象來。所以說,誠意的君子一定要慎獨。
詞義:如同看透肺肝一般。肺肝:指人體內臟。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們看得一清二楚。
書證:阿英《晚清文學叢鈔·大馬扁》第四回:“奈佘成各視他如!見肺肝,任他說得天花亂墜,總如充耳不聞。”
上一篇:成語《如花似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寧越之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