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冠絕一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冠絕一時:guàn jué yī shí
詞源:《晉書·劉聰載記》: “十五習擊刺, 猿臂善射, 彎弓三百斤, 膂力驍捷, 冠絕一時。”
詞由: 晉朝有個劉聰載, 自幼學武。十五歲開始學習擊劍刺殺, 射術也很高明, 尤其是臂力驚人, 在同輩人中, 首出一指。有個小伙子不服氣,便帶了一張硬弓來拜訪劉聰載,想試試他的臂力。那張弓很硬,倘若沒有三百斤的氣力是休想拉開的。劉聰載很謙虛,執意不肯開弓,可那小伙子非讓他開弓不可。劉聰載說了聲“顯丑了”,便一把抓起那張弓,運足氣,輕輕一拉就拉了個滿月。那小伙子稱贊道:“果然名不虛傳,臂力過人,冠絕一時。”
詞義:在那一時期才能遙遙領先,首屈一指。冠絕:超出他人,位居第一。
書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凝古辭學精敏,義理該通,凡數千言,冠絕一時,天下仰風。”
上一篇:成語《入吾彀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冬日可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