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兄肥弟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兄肥弟瘦:xiōng féi dì shòu
詞源: 《后漢書·趙孝傳》:“及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之, 即自縛詣賊, 曰:‘禮久餓羸瘦, 不如孝肥飽。’賊大驚, 并放之。”
詞由: 西漢末年, 由于地主豪強的殘酷剝削, 又連年發生災害, 老百姓窮得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有一次, 趙孝的弟弟趙禮, 被強人擄去了, 趙孝深怕弟弟被強人吃掉, 就把自己捆綁起來到強人那里去, 對強人說:“我的弟弟因為長時間受餓, 瘦得很了, 身上沒有什么肉;我比弟弟肥了一點, 要吃就把我吃掉吧, 不要吃我的弟弟。”強人聽了趙孝的求饒, 很受感動,不忍心吃他們弟兄兩個, 就一齊放走了。
詞義:哥哥比弟弟肥一點, 要吃還是吃哥哥。比喻兄弟相愛, 到危難時刻, 爭相代死。
書證: 《南史·梁武陵王傳》:“友于兄弟, 分形共氣, 兄肥弟瘦,無復相代之期; 讓棗推梨, 長罷歡愉之日。”
上一篇:成語《兄弟鬩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光怪陸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