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兄弟鬩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兄弟鬩墻:xiōng dì xì qiáng
詞源:《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每有良明,烝也無戎?!痹~由:這是關于周公的故事。周公輔助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可是周武王有幾個弟弟不服,舉兵謀反,想奪侄子的帝位。周公在平定了內亂以后, 有感于兄弟的關系而寫了《常棣》。他用常棣之花來比喻兄弟。常棣也寫作棠棣, 是一種果樹; 因為它的花每兩三朵彼此相依, 所以以常棣的花比喻兄弟。兄弟之間本當如常棣之花那樣, 彼此相親相愛, 即使相互之間有爭吵,然而遇到外面的人來欺侮了, 那就要緊緊團結起來, 共同對付外人的欺侮。這時候即使有再好的朋友,也不會象兄弟之間這樣竭力地幫助啊!
詞義:兄弟之間在屋子里爭吵。鬩:爭吵; 墻:墻內, 指屋里、家里。比喻內部爭斗。
書證: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而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鬩墻,引狼入室!”
上一篇:成語《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兄肥弟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