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虞美人花》詠虞美人詩鑒賞
吳嘉紀
楚漢已俱沒,君墳草尚存。
幾枝亡國恨,千載美人魂。
影弱還如舞,花嬌欲有言。
年年持此意,以報項家恩。
吳嘉紀的詩歌內(nèi)容健康、充實。詩人的目光、筆觸大部分集中在對清人南下給江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揭露和控訴上,也有不少詩篇傾述了他對明王朝的無盡的哀挽和眷戀。《虞美人花》就是這方面詩的優(yōu)秀代表作。
“楚漢已俱沒”,一筆直上,越過歷史兩千年,直溯到楚漢爭霸的烽火年代,為全詩鋪敘了遼闊、久遠的時代背景,而且直中有曲,直上的筆鋒婉然一曲,楚漢爭雄,誰勝誰負均已成為過去,凝為歷史,化為虛無縹渺。“君墳草尚存”,一筆回扣,既扣詩題,又扣楚漢分爭發(fā)生在西楚霸王營帳中的一段艷情。據(jù)《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闕,美人和之”。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楚漢春秋》)。如今英雄美人都已泯滅地下,化為泥土,然美人英雄的恩愛卻千古猶存,激奮著后人。這猶存千古的恩從墓中生出“幾枝亡國恨”,升上一縷“千載美人魂”,這恨、這魂附在纖纖草體、嬌嬌花朵上,聽吳音猶聞垓下悲歌,則掀動枝葉,翩翩起舞,則欲啟動嬌羞朱唇,對項王訴說那無限的柔情。
“年年持此意,以報項家恩”。近兩千個年頭,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然而這含恨、懷魂的、虞姬化了的虞美人花為了報答項家的山恩海愛,把這漫長的春秋物化為深深恩愛的永恒。
至此,我們絕不能以為這就是《虞美人花》的全部涵蘊了。這首詩在虞美人花這一特殊自然植物中寓入詩人三個層次的情感思想。
第一層是詩人以樸素、健康的審美情趣,描繪并贊美了虞美人花這一特殊的審美對象。這是最基礎的表層情感。
第二層則是把虞美人花與虞姬的形象疊合,把自然物和人類歷史融為一體。這正是我們上面所欣賞的層次。
第三層是最深的一層,如果說前兩層是對嬌花、美人的贊美,這第三層則是詩人沉痛、哀切的愛國情懷的娓娓傾訴。妙的是,傾訴得含蓄、曲致。
因此,虞美人花這一人化的自然物作為一種載體,既載虞姬欲報項家恩的哀艷情意,又載詩人對明王朝的無限眷戀。這正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的,吳嘉紀“生于季明,遭逢荒亂,不免多怨咽之音”的底蘊所在。
短短五言四十字的詩篇中,蘊含了如此深廣、深摯的思想感情以及全詩對仗的工穩(wěn),物我交融的巧妙,更見詩人的天工匠心,難怪林昌彝《海天琴思錄》在“近代國初老詩”中,獨許“吳野人,天籟也。”
上一篇:徐茂吳《詠虞美人草》詠虞美人詩賞析
下一篇:陳叔柔《一萼紅詠虞美人花》詠虞美人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