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
遭遇難題時,人們往往習慣求助于人,卻忘了自己才是最強大、最可靠的力量。
天下大雨,一人在屋檐下躲雨。看到觀音菩薩撐傘經過,便說:“菩薩,你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帶我一段吧。”
觀音說:“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無雨,你無須我度。”
這人便從檐下走出,說:“現在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為有傘,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所以,你要想不被淋,就自己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難事,便去廟里拜觀音。走到廟里,發現觀音像前有一個人正在參拜。等那個人參拜完畢抬起頭來,他發現那人正是觀音菩薩。
這人問:“菩薩,難道你也有難處?”
觀音說:“人人皆有難,我雖是菩薩,也不例外。”
這人又問:“那你拜自己有什么用?”
觀音說:“當然有用,求人不如求己。”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不要企圖從外部找靠山,最踏實、最有效的依靠是自己。
《今日美國》是全美發行量最大、讀者群分布最廣的一份報紙,它的創辦人艾倫·紐哈斯出身寒微,幼年時家里甚至沒有能力供他讀書,所以艾倫從6歲就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
艾倫的第一份工作是為鄰居撿拾農場上曬干的牛糞餅。這份又臭又臟的工作許多孩子都不愿意做,但艾倫卻干得認認真真。他很快贏得了鄰居的喜歡,鄰居為他換了一個干凈輕松且報酬更高的工作——喂馬。這讓艾倫欣喜不已,他由此意識到,無論什么事、無論多艱難,只要努力去做,總會獲得回報。
靠著為鄰居打工掙來的錢,艾倫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后,艾倫為了每周20美元的生活費,在一家小報做記者。他不抱怨職位的低微、報酬的微薄,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次報道,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巔峰。
求人是缺乏自信、缺乏魄力,求己是頂天立地、自強不息;求人是低頭哈腰、低聲下氣,求己是坦坦蕩蕩、揚眉吐氣。求人,得來的恩惠終究有限,且不知何時就會被人輕易拿去;求己,受益終身,積累的能力、財富永遠屬于自己。
上一篇:永遠的疤痕,永恒的愛
下一篇:溝通也要講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