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越高效,壓力越小
時間觀念的改變,會使一個人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在管理時間、利用時間的過程中,你的做事效率必定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時間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無法挽留的,它就像東逝之水,一去不復返。當一天結束時,時間不會留作明天待用。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必須學會有效地安排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更為重要的是優化自己的時間觀念,提升自己的做事效率。
高效率意味著高投入,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低投入只能帶來低產出。對大腦的投資是一種決定命運的投資,只能以最大最優先的投入對待。對大腦的投資也是一種產生最大效率和最大收益的投資,永遠不會虧本。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能擁有正確的時間觀念,才會有獲得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能力,才能獲得比別人更高的效率,才能跑在賽道的最前面。
諾斯古德·帕金森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在分析了為何“大型組織大而無當、毫無生氣”時指出:“事情增加是為了填滿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時間。”這個定律告訴我們,工作效率低,是因為我們給了這個工作太多的時間。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了一整天時間寄一張明信片給她侄女的過程:花一個小時找那張明信片;花一個小時找眼鏡;花半個小時查地址;花一個半小時寫明信片;用20分鐘考慮寄信時要不要帶傘。就這樣,一個人只須花3分鐘就能干完的事情,另一個人卻花了一整天時間才干完,并且猶豫不決,疲憊不堪。
帕金森得出結論:“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資源,與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一件事情膨脹出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與完成這件事花的時間成正比。”換句話說,給自己很多時間做一件事,不一定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時間多反而越容易使人懶散,缺乏動力,效率低。一個學生平均成績一直較低,家長只好讓他修學分最低的功課。兒童心理學家卻建議這個學生多修一些課。結果出乎大家意料,這個學生多修課后,所有功課成績不降反升。事實上,這個學生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常說,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對待一件事情、一堆事情、一天的事情,甚至是更為長遠的規劃,能做到帕金森那樣對利用時間、提高效率有如此清晰的認識,你投資大腦的工作就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你將獲得可喜的轉變。
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告誡年輕人,有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就有什么樣的工作效果。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地分析自己、認識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改變不執行和浪費時間的不良習慣,提高整個企業的運轉效率,自動自發地做好本職工作。
在這個世界上,做同一種工作的人不計其數,做同一種工作的方法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效率高的方法。這就需要自己去尋找、去借鑒。在這個追求高效率的社會里,抓不住效率的繩索,就會被高效率的機器甩出十萬八千里。沒有效率意味著死亡。不投資大腦也就意味著沒有效率。
1.把工作分類
工作大致可以分兩類:一種是不需要思考,直接按照熟悉的流程做下去;另一種是必須集中精力,一氣呵成。對于這兩類工作,所采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對于前者,你可以按照計劃在任何情況下有序地進行;而對于后者,必須謹慎地安排時間,在集中而不被干擾的情況下進行。
2.定時完成日常工作
我們每天都需要做一些日常工作,如打掃衛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查看電子郵件,與同事或上司交流;瀏覽網頁等。對此,應每天預定好時間集中處理這些事情,通常安排在上午或下午開始工作的時候,而在其他時候就不要做這些事情了。
3.及時尋求幫助
對于熟悉的工作和操作,需要加快速度,保質保量完成。對于自己不太熟悉的技能和工作,及時向同事或上級尋求幫助,以加快工作進程。
4.提高執行力
提高做事效率,其中重要的一項是提高執行力。要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日常工作中,我們在執行某項任務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待問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千方百計消滅問題,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另一種是面對問題,一籌莫展,不思進取,結果是問題依然存在,任務也無法完成。反思對待問題的兩種選擇和兩種結果,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問道,同是一項工作,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做得很好,有的人卻做不到呢?關鍵是思想觀念認識和對待時間的態度的問題。
減壓啟示
投資大腦,為未來準備知識,知識和經驗能使你在新的形勢中迅速找出規律。你找出的規律越多,你的效率提升越快,你在各種情況下作出抉擇、采取行動的速度就越快,你的時間也就節省得越多,這會使你迅速走入成功者的行列。
上一篇:對“小人”不妨退避三舍
下一篇:幸福是自己的,無須用別人的眼光來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