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體的稱呼表達對對方的尊重
在與人初次見面時,“稱呼”往往是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因此大方、得體的稱呼是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一扇門。“稱呼”是根據社會習慣來分類的,一般分為職務稱、姓名稱、職業稱、一般稱、代詞稱、年齡稱,如“李經理”“老王”“趙裁縫”“孫姐”等,因此,年輕人要學會用得體的稱呼來表達對對方的尊重。
年輕人正值充滿青春活力的好時光,你可能有一套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方式,例如點頭、招手、大聲呼喊姓名等,但這些都是適用于和熟識的同齡人用的招呼方法,對于一個初次見面的人來說,這種方式就顯得有些不禮貌。但是如何“稱呼”好對方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接觸,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會運用到不同的稱呼,但是任何稱呼,都不是隨便叫的,因為它意味著特定的社會關系和義務。由此可知,在初次見面時,得體地稱呼對方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
在現今復雜的社交生活中,恰當、得體的稱呼是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第一步,要讓對方感到自己被尊重。尤其是在初次見面時,我們的稱呼往往會直接影響對方對你的印象。如果稱呼不當,就會使雙方的交流發生困難。很多情況下,“稱呼”不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而是為了滿足對方的虛榮感,這樣對方會很高興,也樂于與你交談。
小旭在公園遛彎的時候,正好看到公司的一個同事也在遛彎。小旭本來和這個同事不太熟,沒說過幾句話,不過她知道這個同事近期剛被提升為辦公室主任。小旭便主動走過去和她打招呼,熱情地說:“主任,今天您也來遛彎啊,真高興在這遇到您。”對方聽到小旭的稱呼,心里格外高興,雖然她和小旭并不熟,但今天公園偶遇,她覺得小旭很熱情友好,對她印象好極了,兩人最后成了熟識的朋友。
在稱呼對方時,還要注意的是,要把對方的心理因素也考慮在內。比如,有的男士到30多歲了還沒有結婚,你若稱呼對方“老趙”“老楊”,人家肯定會很不高興;對女人來說也一樣,如果你對未婚的女士稱呼“太太”“夫人”,一定會遭到對方的白眼。而換個年輕些的稱呼,比如“楊哥”“趙哥”“李姐”,想必對方是會很高興接受的,畢竟人都是希望自己能青春永駐的,年輕人要深諳這個道理。
“稱呼”不是我們談話的主要內容,也不是關鍵因素,但是它在初次見面時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要想讓對方對自己有個好印象,得體的稱呼是關鍵。
上一篇:用反問來解救被逼問的自己
下一篇:用暗語表達,避免直言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