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人治家之道
傳家二字:耕與讀;防家二字:盜與奸;
傾家二字:淫與賭;守家二字:勤與儉。
曾國藩信守儉樸家風,他的曾祖父制定治家信條八個字:“早、掃、考、室、書、蔬、豬、魚?!币馑际牵阂灰缙?,二要打掃清潔,三要誡修祭祀,四要善待親鄰,其余四字就是:讀書、種菜、養豬、飼魚。曾國藩為家人制定了一套尚儉課目,規定男子要“看、讀、寫、作”,女子要“秀、食、粗、細”,即織麻紡紗、燒茶煮飯、打掃房舍、縫制衣服等。
曾國藩幼承家訓,對上一輩所定儉樸家規,信守不渝,并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即使他官居極品,位至爵相,仍然保持節儉自守,并嚴勉家人保持寒素家風。他在給長子曾紀洋的信中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可也,略豐亦可,太豐則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不論大家小家,仕農工商,儉苦守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p>
曾國藩不但要求家人信守儉樸,而且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傳說他為官30年著布衣布襪,30歲時曾制青絨馬褂一件,家居不輕著,唯遇慶賀及年節之時才穿上,故藏之30年,衣猶如新。他每日吃飯很簡單,以一葷為主,有客人略有增加,被世人稱為“一品”宰相。
曾國藩任總督,三弟任巡撫后,家中人口增多,舊居不夠住,他的九弟就花3000串錢新建了一座新房舍,他知道后大怒,即寫書指責九弟說:“新屋搬進容易搬出難,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到病故時,仍住在兩江總督舊居。
漢朝宣帝時期,疏廣任太子太傅,任職數年后,卻稱病辭職還鄉。他回家鄉后,令人驚奇的是,每天叫家人供酒食,宴請家族及親朋好友,和他們共享歡樂。人們都以為他是生活奢侈,他弟弟勸他說:“子孫希望爺爺稍微置一些家產,不然錢快用完了。”疏廣嚴肅而語重心長地說:“難道我是個老糊涂,不知道為子孫設想嗎?想到原來已有田地房產,可以讓子孫加以辛勤勞動,也就是足以供給衣食,同一般人一樣?,F在如果增置產業,只能促使子孫懶惰。賢德而多財,則足以損害他們的志氣;愚笨而多財,則足以增加他們的過錯。”疏廣這種觀點和做法,其用意是極其深遠的,頗值深思。
清朝著名詩人、書法家何紹基的女兒出嫁時,他在京城為女兒準備了一份嫁妝,裝進箱子里捎回家來。女兒打開一看,見箱內空無一物,箱底工工整整地書寫著一個大字—“勤”。女兒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這“一字嫁妝”從此成為女兒治家的座右銘。
上一篇:副職向領導進言的訣竅
下一篇:和氣是人生贏得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