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的勇士,敢于面對每一天的日出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在夜深人靜本該休息的時候卻遲遲不睡,是比別人拼命努力。
不知從何時起,悲哀地發現自己已能適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卻接受不了陽光照進窗臺的清晨。
并不是我不喜歡白天,鳥語花香,陽光和煦,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與白晝有關——而不喜歡清晨的原因,是懼怕白天的來臨。這座城市總是那么步履匆忙,每天第一聲的鳥鳴,都淹沒在了匆忙奔赴上班路上的慌亂中。
以前看到科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很自信地說自己知道每一天洛杉磯凌晨四點半的模樣。我想,任何人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都會是贊嘆科比的努力。
普通人要想成為一名成功者,先要從堅持每天的早起開始。
有時候,日出代表現實的到來。那一系列惱人的工作,脾氣暴躁的老板,刁難的客戶,等等不堪的日常讓生活好似永遠也渡不到對岸。與此同時,更怕自己不知道在這些苦日子中煎熬的意義何在,以及不確定自己熬過去就可以擁有明朗的未來。于是乎,每天就在毫不情愿又無可奈何的悲慘境遇中,惶惶不可終日。
回想一下,為了早起,你是不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定好了多個不同時間的鬧鐘?在第一個定點鬧鐘響起之后,關掉繼續睡去,又在朦朧中睜著惺忪的眼睛,去關第二個、第三個……直到最后一個鬧鐘鈴聲尖銳地響起,你才飛身起床,快速地洗漱完畢,顧不上吃早飯就朝著公交車站跑去。
如此,就是很多人每個工作日早晨的習慣。
城市里有很多習慣晚睡晚起的人。在晚上,他們不舍得睡覺,是因為害怕一天的結束;到早上,他們不想起,是因為害怕一天的開始。
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在都市夜深人靜的時候,要么拼命加班,要么歌舞升平,很少有人會選擇早早休息,養精蓄銳,哪怕在別人睡覺的時候看一場電影,也覺得是比別人賺了。而到了早上,能不被鬧鐘叫醒,精神抖擻地迎來清晨第一縷陽光的人則成為了少數。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在夜深人靜本該休息的時候卻遲遲不睡,是比別人拼命努力——那只是你表面看上去的勤奮,內心深處其實是無盡的彷徨與空虛。古人說:“一日之計在于晨。”也有很多研究表明,人在早晨的精神狀態,幾乎決定了一整天的計劃與安排。
人們都佩服每天能早起的人,然而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早起變成了一件需要毅力才能做到的事。被窩是舒服的,可青年作家七堇年卻說:“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網上還有一種完全相反的觀點:“早起毀一天。”說的是一個人因為刻意早起,導致起床后整個人變得昏昏沉沉,稀里糊涂什么事情也沒做就過完了一天。
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能說還沒有養成早起的習慣。
的確,對于習慣晚睡晚起的人來說,突然讓他早起,身體各方面會變得很不舒服。可只要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就會發現,還是早睡早起更符合人類的生活規律。
人們常常喜歡給自己找理由來懶散,比如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以此來開脫自己不想改變的毛病。可是,一個人只要做出改變,哪怕只有一點,都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莫大的裨益。
朋友小何是個愛晚睡的青年。他做自由職業,時間很松散,因此常常會在一天進入半夜之后,擰開書房的臺燈為各種雜志撰稿。加上他不愛運動,久而久之,身體便出現了問題。
這天從醫院出來后,他開始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天早起跑步,并且購置了啞鈴等工具放在家里以供練習。
兩個月之后再見面,我發現他氣色好了很多,整個人也變得更精神了,連撰稿的工作也更加得心應手了。漸漸地,他從每月固定為五家雜志供稿,增加到了十家。重要的是,因為起床很早,鍛煉完身體他還有時間去附近的公園逛逛,看看這座城市的風貌。時間一長竟多出一個愛好——攝影。
現在,他寫雜志專欄不僅提供文字,還提供照片。試想,如果不是早起,他哪里能有這樣好的發展?
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自的難題,當產生困惑而又無法立即解決時,就需要尋找一種合適的方法,讓心靈能暫時有個歸宿。
早起,也是修煉自己的一種方式。那些害怕迎接清晨,害怕面對忙亂不堪一天的人,通過早起這種方式來修煉自己,是從容應對生活的開始。
上一篇:看淡是智慧,放下是愛
下一篇:給別人留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