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原子彈之父
費米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費米(EnricoFermi)
出生年代:1901-1954
職稱:物理學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費米,出生于羅馬。1918年進入比薩大學,1922年得博士學位。繼而去德國哥廷根大學隨M·玻恩工作,后又去荷蘭萊頓大學隨P·厄任費斯脫工作。1924年回到意大利,在羅馬大學任教,1925年到佛羅倫薩大學任講師。1927年回羅馬在帕尼斯佩納大道的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在羅馬大學擔任第一任理論物理講座。費米的物理才華是多方面的,治學極廣,且均出類拔萃。1926年,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電子應服從的統計規律(后稱費米—狄拉克分布)。1933年提出β衰變的理論,成功地解釋了β衰變的許多特點。
費米于1929年被選為意大利皇家學會會員,1950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為了紀念他所做出的貢獻,原子序數為100的元素以他的姓氏命名為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設立了費米獎金,1954年首次獎金授予他本人。
20世紀以來,物理學研究領域的廣度和深度都發展得很快;很少有人能在幾個領域都做出重要的貢獻。可是費米對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有些還是開創性的成就。
費米成功的故事——多才多藝的物理學家
我喜歡體育運動,因為它給予我豐富的智慧和充沛的精力。而科學的成功正是需要人們為它付出腦力和體力的代價。
——費米
費米,他是最后一位既做理論,又做實驗,而且在兩個方面都有第一流貢獻的大物理學家。認識費米的人普遍認為,他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因為他的物理學是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的。用英文講是“He has both of his feet on the ground”,就是說,他總是雙腳落地的。
費米所受的家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聰明,顯示出不尋常的記憶力。當他上小學時,學習勤奮,喜歡打球、做游戲、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他對數學、物理特別感興趣。他學習物理不僅學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對物理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用簡單的自制設備進行測量地球磁場、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實驗。
他喜歡獨立思考,不輕易地去問老師和同學。例如:多數兒童喜歡玩陀螺玩具,但要解釋高速旋轉的運動情況不是像他這種年齡的學生所能辦到的。他對科學的奧秘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終于對陀螺儀器的物理原理作了正確的解釋。也因為他愛思考、愛動手,他才在物理方面有扎實的基礎。
中學畢業后,在阿米第的建議下,17歲的費米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比薩皇家高等師范學院的獎學金,這是一所專門為文理兩科的高材生而設的學院。入學考試時指定他做的論文題目是“聲的特性”。他先以半頁作了一般介紹,接著用20頁的篇幅對振動棒作了詳細的數學分析并討論其運動。如此復雜的答卷竟完全沒靠書本,且沒有任何錯誤,這樣的水平連博士生都很難達到。評審的教授對他的答卷大為驚訝,決定破例和他面談。那位教授對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你這樣的年輕人。”
費米的大學生活過得五顏六色——教授們講的知識他大多學過了,便有很多時間去搞大學生式的惡作劇。費米的好友也是他日后的重要實驗合作伙伴拉塞第也是“搗亂分子”之一。但他們從比薩的學術氣氛中吸取了物理學營養,在學業上大有進步。費米通過自學在一年內就掌握了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成為比薩在這方面的權威,甚至還可以給教授們講這方面的新知識。
費米是一位全能物理學家,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對物理學的許多領域都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物理學發展如此迅速發展、分支領域復雜繁多的20世紀中,像費米多才多藝的同時支配著理論和實驗領域的物理學家,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費米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他有敏銳的科學判斷力,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具有豐富的知識。他對物理學的貢獻,無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實驗上都是杰出的。此外,費米還是一位好老師,培養出了不少優秀的世界級的物理學家。
教育啟迪
從物理學家費米身上,得知玩的好處多:可以培養一個人身上的創造精神,使人們迷戀創造性工作,體驗到成功者的歡樂和自豪感;使人隱藏著的智慧、稟賦和才能,在玩中得以展現,心智得以啟迪,在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中變得更加聰明起來;玩也可以培養勇敢精神。但一個人不能貪玩,要有自己的強項,學習最重要的是主動性。其實,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上一篇:詹姆斯·厄爾·卡特——和平的美國總統
下一篇:賽珍珠——一個多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