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相愛,孩子不會與人親近
親子關系源自夫妻關系,在家庭序列里,夫妻關系是基礎,然后才是親子關系。但是在中國家庭中,夫妻關系很大程度上都讓位于親子關系,有了孩子后夫妻之間相處的方式大部分建立在孩子身上;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之間就不像過去那樣親密,過日子也成了親情多于愛情,缺了浪漫與溫情。在家庭中,如果夫妻之間的情感關系沒有擺在正確的位置上,勢必會影響親子關系。
對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間沖突,孩子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相愛,這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響孩子社會化、人際關系等方面。
好的夫妻關系會幫助孩子順利地實現性別認同,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平衡與適度親密,還會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叫作“幸福”的種子……有句意味深長的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一個在夫妻關系并不圓滿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從他的臉上就可以看出郁郁寡歡。
我認為,不要讓親子關系超過了夫妻關系,不要因為過分愛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配偶。只有父母都愛孩子,但他們同時又深深相愛,他們不會因為愛孩子而忽略對對方的愛的時候,孩子就會慢慢懂得,盡管媽媽如此愛他,但爸爸才是媽媽最好的伴侶。
父母不相愛,往往有三種不和諧的關系:第一種,在關系中糾纏執著,也就是自己過不好也不讓對方好的典型狀態。比如,妻子總是不放心丈夫,對方只要不在自己視線里就進行“奪命call”;要不就是各種疑神疑鬼,讓對方苦不堪言。這種關系丈夫一般會有被綁架的感覺,生活會過得十分疲憊。第二種,逃避和冷漠。明明是夫妻卻形同陌路,彼此不坦露心聲,雙方也很難走到對方心里,又或者不管一方付出了多少真情,對方總是沒有回應。第三種,把傷害和被傷害當成愛。比如,家庭中的冷暴力,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情緒暴力等。一般多表現在男性容易實施肢體暴力,女性容易使用挖苦、打擊等語言暴力。
父母相愛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父母愛自己,父母不需要給孩子太多的技能技巧和生存教育,父母要用“愛”成為孩子的生命導師,給孩子最棒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一個孩子,在父母身上學會的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他學會愛自己。
第二個層次,愛對方。在婚姻里,彼此以妻子和丈夫的身份愛對方,如果離婚了,彼此以孩子的父親和孩子的母親身份去愛對方。雖然離婚后的愛不是男女之情的愛,表現的卻是一種理解和支持,讓孩子知道爸媽雖然離婚了,但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
父母相愛也許不太容易,但要在婚姻里保持永遠能愛上彼此,需要不斷發現對方的優點。年輕的時候欣賞對方的激情和甜美,中年的時候欣賞他的穩重大氣和溫柔體貼,老年的時候欣賞他的智慧灑脫和溫暖和善,而不是用放大鏡來找彼此的缺點。
當孩子看到父母相愛的樣子,他就奠定了愛的基礎,擁有了愛的能力。父母的相處模式正是他將來走上社會與別人的相處的模式。
上一篇:父母不幸福,孩子很難幸福
下一篇:父母如何化解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