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利·勃蘭特——和平使者
維利·勃蘭特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出生年代:1913-1992
職稱:德國第4任總理
國家:德國
個人情況:勃蘭特1913年12月18日生于德國北部的海港城市呂貝克。赫伯特16歲加入社會民主黨。1931年加入社會主義工人黨,并出任該黨呂貝克黨組織主席。希特勒上臺后,殘害一切進步人士,他被迫轉入地下工作。為了免遭逮捕,他改用維利·勃蘭特的名字(這一名字一直沿用到他逝世),1957年10月3日,勃蘭特恢復德國國籍后被選為西柏林市市長。被人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市長”。1958年勃蘭特當選西柏林社會民主黨主席。1966年12月,勃蘭特出任聯邦德國外交部長。1969年大選后,勃蘭特一舉登上總理寶座。1970年3月勃蘭特訪問了民主德國,之后簽訂了兩國關系基礎條約。1971年,勃蘭特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美國《時代》周刊把他評為“1971年新聞人物”。勃蘭特達到了他事業的頂峰。天有不測風云。正當勃蘭特躊躇滿志的時候,1974年他因助手泄密案件被迫辭職,結束了他的政壇生涯。1976年他又被選為社會黨國際主席。被人稱為“和平使者”。
維利·勃蘭特成功的故事——知錯就改
“本是一家人,如今終于又走到了一起。”
“誰忘記歷史,誰就在靈魂上有病。”
如果我是賣主,那么我將使用您的語言,如果我是買主,那您就得和我講德語……
——維利·勃蘭特
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對波蘭訪問時,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于眾目睽睽之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撲通一聲雙膝跪倒在地。全部在場的人大為震驚,東道主波蘭陪同團感到極大的震動和驚訝,先是瞠目結舌,不知所措,繼而為勃蘭特的舉動感動得潸然淚下。
勃蘭特的舉動絕不在計劃之內,但他就這樣跪下去了,事先未同任何人商量。全世界也為之大嘩,紛紛盛贊勃蘭特下跪謝罪的舉動。一位記者深情地寫道:“于是,不必這樣做的他,替所有必須這樣做而沒有下跪的人跪下了。”須知,那個直挺挺地跪倒在地的,不是一般人,他竟然是強大的聯邦德國的總理勃蘭特!就在這個時刻,勃蘭特好像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凝固成了一座雕像,令全世界人民敬佩不已。從此,人們就有了這樣一種印象:有些人縱使跪倒在地,他們也比站著的人還要偉大,還要高尚!
維利·勃蘭特并沒有因為自己下跪的舉動而丟絲毫臉面,因為他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下跪的。他這一跪被世人稱為驚天動地的一跪、偉大的一跪!維利·勃蘭特的一跪盡釋前仇,德國也因此被全世界所諒解。
民眾需要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知錯就改的態度,一種敢作敢為的態度,一種勇于承擔責任的態度,德國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罪行不可謂不血跡斑斑,維利·勃蘭特的一跪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世界人民(包括德國)沒有因為他的下跪而認為他有損國體,相反他的行為給受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極大的安慰,也使德國民眾能正視那段罪惡的歷史,進而走出那段歷史,同時也博得了全世界對德國的寬恕。
勃蘭特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獲獎當晚,德國青年舉起火炬,絡繹不絕地來到勃蘭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賀。
勃蘭特在華沙下跪謝罪完全是出于自愿,并沒有人逼迫他這樣做。他下跪的對象不是壓迫德國的強權者,而是被德國納粹鐵蹄蹂躪過的軟弱者。此后,德國領導人也為對他國造成的傷害多次做出了誠懇的道歉。德國總理科爾1995年5月9日在俄羅斯參加二次大戰勝利紀念日活動時說:“我向死難者低頭認罪,我們在莫斯科緬懷遭受過希特勒造成的種種災難的俄羅斯人以及蘇聯其他民族的人。”眾所周知,后來德國政府為受害者做了若干賠償。
教育啟迪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莎士比亞
人人都會犯錯,問題是大多數人不肯認錯,總喜歡推諉過錯,惟有能面對錯誤的人才能成功。
知錯就改,謙虛接受這一優秀的品質,是華夏民族的品質,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更是華夏民族能夠屹立于歷史長河中不倒的原因——他不斷地去完善自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上一篇:米爾頓·弗里德曼——自由經濟戰士
下一篇:羅伯特·奧曼——一代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