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奔走學舞的戴愛蓮
戴愛蓮是我國當代舞蹈藝術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藝術家、舞蹈教育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被譽為“中國舞蹈之母”。
戴愛蓮出生在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一個三代華僑的家庭,祖籍廣東新會縣。她從幼兒起就喜愛音樂舞蹈,經常隨著母親彈奏的樂曲隨心起舞,象春風中的小蝴蝶,自由飛翔。
有一次,媽媽向戴愛蓮:“你跳的是什么舞呀?”
戴愛蓮踮著小腳輕輕地跑到媽媽跟前瞪著頑皮的眼睛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舞,是您的音樂在教我跳的呀,您應該知道的。”媽媽這才諒奇地發現自己的小女兒是個小舞迷,是音樂為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戴愛蓮五歲時,從表姐那里學了一點基本動作。上學后,她常常自編自演,父母和老師們都喜歡看她跳舞。她媽媽常說:“這小東西好象天生就是為了跳舞才降生人間的。”
特立尼達有一所專為白人兒童設立的學校,并附設一個舞蹈班。戴愛蓮多么想去這個學校學舞蹈。可是由于種族歧視,有色人種的兒童是不能去學習的,她只得每天放學后餓著肚子站在門外偷看老師教舞。
戴愛蓮生性聰明,有著極強的記憶力和模仿力,她只要看過遍,然后就趕快回家照著練習,一直練到滿頭大汗自己覺得滿意了才罷休。父母見她如此迷戀舞蹈,竭力想幫助她獲得學習的機會。
幾經奔走才獲得一線希望:學校提出要戴愛蓮通過舞蹈考試才能決定。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12歲的戴愛蓮不僅準確無誤地做完了舞蹈班學生學過的所有舞蹈動作,而且還能隨著音樂即興舞蹈。她那優美的舞姿,使得那位白人舞蹈教師破格錄取了她,成為這個舞蹈班中唯一的有色人種學生。
戴愛蓮14歲時,她跟隨母親還有姐姐到倫敦學習舞蹈。早在特立尼達時她曾從英國《舞蹈時代》雜志上看到最著名的舞蹈明星安東·道林的演出照片及有關他的報導,她十分崇拜道林,曾寫信給他,請他贈送一張簽名相片給自己,這位芭蕾明星滿足了她的要求。
當戴愛蓮決定去倫敦學舞時又寫信給安東·道林請教去哪個芭蕾舞學校為好的時候。安東·道林在回信中讓她到倫敦后去找他。因此,她很幸運地被安排到安東·道林開設的舞蹈工作室學習,并且接受他的教導。此后她又進入瑪利·蘭伯特舞蹈學校學習,并受到瑪格麗特·克拉斯克的教導。
戴愛蓮是一個勤奮刻苦的好學生,在倫敦街旁商店里陳列著五顏六色美麗的服飾,可是她從不屑一顧,因為她從未想到要打扮自己,她腦中時刻都在瑰麗的舞蹈王國中漫游。
戴愛蓮整日如醉如癡孜孜不倦地學習著。可是好景不長,由于父親賭博家業破產,母親和姐姐只得返回特立尼達。她為了自己酷愛的舞蹈仍然留下學習。
半工半讀的生活是繁忙而清苦的,她常常交不起學費,挨餓是經常的事。為了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和湊足學費,戴愛蓮不得不為飯店洗盤子、作傭人、當模特兒,或者是在電視中充當臨時演員。
當戴愛蓮的老師瑪格商特·克拉斯克得知她的窘況后,激動得幾乎落淚,責怪戴愛蓮為什么瞞著她。并且深情地對她說:“以后你不必給我交學費了,我的大門永遠向你這位勤奮好學的姑娘敞開著。”
單純學習芭蕾不能滿足戴愛蓮的求知欲。于是,她決定學習現代舞。1936年她參加了由魏格曼的學生萊里斯主持的現代舞工作室,她在學習過程中與芭蕾作了比較,領悟到一些新問題。
戴愛蓮認為現代舞不受程式束縛,自由奔放,表現力強,富于感染力,卻缺乏系統的基本訓練和高超的技術。芭蕾雖有系統的技術和完整的程式,卻缺乏表現力,如果兩者互為補充,取長補短,定能創造出比較理想的新舞蹈形式。
可是,當初芭蕾與現代舞正處在勢不兩立、門戶之見很深的階段,她戴愛蓮這種觀點被認為是對現代舞的背叛,她被開除了。為了不斷探索她理想中的新舞蹈形式,1936年至1938年,她參加了恩斯特和羅特·伯克現代舞蹈團,邊工作邊學習。
不久戴愛蓮看到尤斯舞蹈團的演出,這就是和她所探求的以人體動作與感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高度技術,表現力很強的舞蹈形式。她決定投考尤斯舞蹈團,以優異的成績得到了萊德舞路學校的獎學金,她在這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學習生活。
這個學校是由魯道夫·拉班的學生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創辦的舞蹈團和學校,他以實踐拉班的舞蹈理論為宗旨。戴愛蓮在學習期間,正逢拉班六十壽辰,她與同學們一起去為他祝賀,大家因坐在這位現代舞大師的膝下和他談心。她看到他那充滿著智慧與堅毅的慈祥面龐時,心中充滿著敬慕之情。
戴愛蓮在英國學習了九年的舞蹈,無論是舞蹈技巧與表達能力都不遜于她的伙伴們。由于她刻苦努力,許多方面甚至還超過他們,可是卻很難進入正規舞蹈團工作。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作為一個黃種人,她經常在無聲的歧視下受到冷落。
雖然舞蹈藝術在那里被公認為是高尚的,但藝術家的地位卻是低下而艱難的。戴愛蓮總是向往著返回祖國,為發展自己民族的舞蹈貢獻力量。
上一篇:減小內心的恐懼
下一篇:創新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