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為國人爭光
那是在1890年,清政府想要修一條從北京到沈陽的鐵路,這條鐵路由英國總工程師金達指揮。在經過灤河的時候,要修一座橋,這個工程卻讓這位大名鼎鼎的英國工程師大傷腦筋。
經過幾天的觀察和思考,這位英國工程師只好把這個工程交給了日本和德國的一些承包人來完成,結果他們都以失敗而告終。
其實中國早在1887年就已成立了自己的鐵路公司。但是當時執政的清政府對自己的技術人員不信任,總是把修鐵路的大權交給外國人。
對灤河大橋束手無策的英國工程師金達找到了中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詹天佑,他一臉愁苦地對詹天佑說:“詹先生,這個灤河工程看來我們老外是拿不下來了,你看你們中國人是不是有新的辦法。如果能行的話我就把這個工程交給你了。”
詹天佑在看完金達的設計圖紙后說:“如果你的設計方案能改動的話,這個工程我會很快把它完成的。”
著急的金達看見詹天佑已經同意承接這個工程,高興得連忙答道:“可以,可以。”
詹天佑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考察,發現灤河的建橋地點選得不是地方,因為這一帶灤河的土質有問題。詹天佑改變了建橋地點,并大膽地采用了壓汽沉箱的辦法,讓中國的潛水員下河操作,結果終于成功地打下了橋樁。
就這樣灤河大橋在詹天佑的指揮下建成了,那些外國工程師都目瞪口呆,不得不對中國工程師另眼相看。詹天佑1861年生于廣東南海,童年在私塾讀書。
舊時的孩子上學主要的課本就是四書和五經一類的古書,詹天佑自小并不喜歡這些東西,他喜歡的是用泥土做各種各樣的玩具,并常常和小伙伴們到附近的一些工廠里去拾小螺帽,詹天佑因此收集了各種各樣和不同型號的螺帽。
11歲那一年,詹天佑來到了香港,并考取了技藝學校,他在技藝學校剛上了一年的學,就碰上了清政府在上海設出洋局,政府需要招收一批兒童到美國留學。
詹天佑的父親聽說這件事以后,便去替兒子報了名,就這樣詹天佑在香港參加了考試,并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72年7月,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留美官費生前往美國去讀書,在那里他先后讀完了小學、中學并以良好的成績考取了著名的耶魯大學。
在耶魯大學里,詹天佑攻讀了土木工程和鐵路工程專業,并于1881年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那一年他只有20歲。當時中國守舊派官僚們對于鐵路修建事宜既恐懼又反感,認為是“破壞風水、沖動地脈、讓我們的祖宗在地下不得安寧”。
這一來就使得學業剛結束的詹天佑英雄無用武之地。詹天佑只好改行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駕駛海船,然后分配到福建水師“揚威”號旗艦上去擔任駕駛官。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詹天佑駕駛的“揚威”號參加了戰斗,因為“揚威”號的指揮官張成半路逃跑,詹天佑主動擔任了指揮官,并將敵人的旗艦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幾年后,隨著中國鐵路公司在天津成立,詹天佑才得以舊夢初圓。灤河工程的建成不僅為中國人爭了光,同時也為詹天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上一篇:“芭蕾女神”烏蘭諾娃
下一篇:三皇五帝與舞蹈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