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張川的尊師情
張川是老山前線一等戰功榮立者。1980年考入陸軍學校學習,1984年4月在老山前線作戰中負傷致殘,1989年被華東師范大學破格錄取,在政教系學習。老師在張川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因為這個名字崇高,受人尊敬,而是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傾注了老師的辛勤汗水。
那是在1979年,他幸運地結識了對他的人生旅途起了重大轉變作用的老師,就是高中時代的班主任、昆明23中的陶秀文老師。
在那沖擊一切、打倒一切的年代,張川曾沾染上許多惡習,成了學校里赫赫有名的學生,上課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打架斗毆卻少不了他。老師們一提起他就搖頭。父親的棍棒、訓斥,母親的疼愛、勸教,并未觸動他的心靈。
學校一度認為他秉性難改,勒令他退學。家里想給他轉學,卻找不到收留他的學校。后來昆明23中要了他,有的班主任不愿收他,最后找到了陶秀文老師。陶老師看了他的轉學鑒定,考慮了片刻,認真地說:“我要了?!?/p>
第二天,她告訴張川:“我姓陶,以后就叫我陶老師好了,歡迎你到我們班級來。”說著,伸出溫暖和友誼的手,拉著他說:“走,我帶你到班級熟悉一下?!?/p>
一股暖流沁入他的心間。是老師的手將他從迷途中拉回,是老師的手幫他從苦惱中擺脫出來。在陶老師的耐心培養下,高中畢業時他入了團,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1978年畢業后,他參加了工作,又是在陶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1980年他報考了軍事院校。在復習迎考中,陶老師到處為他搜集復習資料,找老師給他單獨補課。高考發榜了,他被錄取了,穿上了軍裝跨進了軍校的大門。
在這期間,師生的情誼更進了一步。節假日他總要抽時間去探望老師,他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母親,老師也對他視同自己的親生兒子。1984年4月,他在老山前線參加戰斗的前三天,收到父親托人捎來的一封家信,附上了老師寫給他父母的安慰信。他被老師的話所感動。老師說:“請相信我們一家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和你們一家一樣的,就是做他的堅強后盾?!?/p>
4月28日,張川在老山作戰中負傷致殘,年僅20歲就失去了右手,在醫院治療期間又得到了老師的安慰和鼓舞,信中說:“你是不幸中的大幸,比起你身邊倒下去的戰士,難道你不感到還是幸運的嗎?”
她還給他介紹了幾本書,其中《永不掉隊》一書,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位在戰爭中失去胳膊的蘇聯軍官,為了在戰后參加建設刻苦學習,做一名永不掉隊戰士的感人故事,對他教育很深。老師還用蕭軍說過的一句話鼓勵他,“當一個人以必死的精神活下去時,他是什么困難都能戰勝的?!?/p>
張川很快擺脫了自己感情的羈絆,開始用左手拿起筆來從頭練字,重新工作,用左手去譜寫自己的人生。戰后,張川所在的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老山英雄連”稱號,他也榮立了一等戰功。
上一篇:戰國著名天文學家石申
下一篇:扁鵲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