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拼搏中飛翔
作者簡介
裴麗娜:教育科學學院2014級教育學專業的學生,中共黨員。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葉圣陶獎學金、兩次專業一等獎學金、三次專業二等獎學金,曾獲得三次“三好學生”“優秀團干部”稱號,曾在“CNKI杯”讀書達人秀中獲得三等獎。
有人說,人的一生需要面臨很多次選擇,那么,現在我想問如果你們有一次選擇,你們是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就好,不求富貴,但求安全,即“讓青春在平淡中飛翔”,還是希望自己的一生多姿多彩,不求多輝煌,但求留下過汗水,即“讓青春在拼搏中飛翔”呢?我猜想很多人都是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人生的準則。但是,如果要我選,我則選第二種,即“讓青春在拼搏中飛翔”。其實每個人的每一段經歷都是有一定價值的,人生就是靠這些經歷來完成的,就像一篇文章由無數的標點符號來完成,一曲美妙的音樂由好多美妙的音符來完成的一樣。即使是這次的失敗也是下次成功的一次鋪墊,是邁向成功的一個符號,而不是向成功畫上的一個句號。
姜育恒有一首歌,叫《再回首》,里面有一句歌詞,“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尋,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我對這一句要標上一個問號,這“孤獨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吧——一生反復追尋,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結論。
我想問,平淡真的好嗎?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著中學彩色夢走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也在高喊著: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認為,只要“與世無爭,便可平淡一生”,頗有要把老莊的“無為”思想發揚光大之勢。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也許你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也許你沒有把握住一次真摯的愛情,但是,請不要悲觀失望,不要消沉灰心,不要用那種求平淡的心態,來做自己不思進取的借口,你的青春應該拼搏,你的青春需要拼搏,你的青春必須拼搏!
在我們過去的每個日子里,傾注了親人多少的關懷和溫暖,他們流淌著辛勤的血汗,默默支持著子女的選擇,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們能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還有,在許許多多的眸子里時時刻刻地流露著對我們的期待,期待我們能用知識建構大腦,用我們的手去為人們描寫更美的生活。在親人面前,在那些關注我們的人面前,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認為“平平淡淡是最真”呢?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的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于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拼搏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也不會是一份平淡、一片空白。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名叫西爾維婭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是大學教授。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面的才干,因為她與別人相處時總能從人家嘴里套出“心里話”。她常說:“只要給我一次機會,我相信一定會成功。”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其實什么也沒有!她在等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主持人。西爾維婭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么奇跡也沒有出現。
另一個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婭的理想,成了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一切成功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新聞系上夜校。畢業之后,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電臺和電視臺。但是,每個經理對她的答復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是不會雇用的。”但是,她不愿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去尋找機會。終于在雜志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一家小電視臺招聘天氣預報員。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為了夢想,她抓住了這個機會。兩年后,辛迪在洛杉磯的主流電視臺找到了工作。又過了五年,她終于得到提升,成為夢想已久的首席主持。
為什么西爾維婭失敗了,而辛迪卻如愿以償呢?西爾維婭那種失敗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觀點正好背道而馳。一個人停留在幻想上,等待機會;一個不懈奮斗,最終圓夢。
拼搏,是一種進取和抗爭的精神。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動力所在。試想,沒有拼搏,哪會有成功呢?安于現狀,只想坐享其成的人,機遇永遠不會靠近他。唯有拼搏,才能使我們走向成功。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不都建立在一個“搏”字上嗎?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后,忍受著莫大的恥辱,毅然再次拿起筆桿,忍辱負重,矢志不渝,致力于編寫《史記》,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寫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鴻篇巨著——《史記》。司馬遷通過自己的拼搏,開辟出人生光彩的道路,他成功了,在歷史的書頁上重重地畫下了不容抹去的一筆。試想,如果司馬遷對這從天而降的災禍怨天尤人,而惶惶不可終日,那么他必定與成功無緣。可正是他的拼搏與努力,才使人們永遠記住他和那“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所以,請記住:拼搏是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
曾經的拼搏,收獲總是寥寥;堅韌與執著,結局未必稱心。我們可以坦然接受失敗,但無法面對心靈的懦弱,拒絕了奮斗和堅持,又怎能保持完整的自我?我們扭轉不了世界,但只要努力,我們總可以改變自己。只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追隨著內心的感受和直覺,抒發屬于自己的聲音,那么我們就未曾輸過。
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群和月亮,還有我們的青春在流逝著。大學四年,我們有幸擁有著這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復返。不要再為落葉傷感,為春雨流淚;也不要滿不在乎地揮退夏日的艷陽,讓殘冬的雪來裝飾自己的面紗;歲月可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則使靈魂起皺。
拼搏,一個多么美麗的詞語;拼搏,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拼搏,一段多么快樂的經歷。即使在拼搏的路上布滿荊棘,即使我會在拼搏的路上遍體鱗傷,即使我的青春會在拼搏的路上漸漸消亡,我依然選擇拼搏。我愿意在拼搏的路上磨去生命的棱角,我愿意在拼搏的路上不斷成長,我愿意在拼搏的路上漸行漸遠!人生能有幾回搏!承受著風霜雨雪的人生需要拼搏,只有拼搏,才能看見絢麗的彩虹。平凡的生活需要拼搏,只有拼搏,才能走出不平凡的路。
趁著年輕拼搏吧!別等到已布滿傷痕的時候,哭著說:我后悔了,要是重新來過,我一定做得更好。可惜已經沒有機會!到那時也只能不情愿地綻放一個虛偽的微笑來療養傷口。拿出拼搏的勇氣吧,拿出我們青春的熱情吧,大學四年畢業時,再回首,我們沒有平淡、遺憾的青春,只有充滿拼搏汗水的青春,讓我們的青春在拼搏中飛翔吧!
☆教師點評:崔繼紅
人生的拼搏與進取,首先要選好方向,為什么去拼搏?拼搏什么?怎樣去拼搏?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人的一生要先會做人,后會做事。無論怎樣拼搏,要遵守做人的規則,遵守人的道德倫理規范。該文章一氣呵成,過渡自然。開頭清新活潑,具有先聲奪人之效。觀點鮮明集中,內容豐富。邏輯嚴謹,結構層次清晰,表達流暢。敘事中夾抒情,宣告式語言使文章更顯得生動活潑。語言優美,感染性強。語言氣勢磅礴,顯示了作者較深厚的語言功底。這篇文章充滿了激情,從字里行間能體會到作者對拼搏生活的喜愛之情,令人感動。孔子說:“學而時習之”,“習”即是“實踐”,即是“拼搏”。本文從“人生應該如何度過”的疑問入手,到真實可靠的多個例子都緊扣文章中心“拼搏”二字,切合實際,蘊含著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感情真摯,首尾呼應,構思新穎。與其羨慕別人平淡的生活,不如“拼搏”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道德經》中的“道德仁義禮”,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是一個人奮斗拼搏的倫理底線。
教師簡介:崔繼紅,碩士,講師,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主任。
上一篇:勝在起點不如贏得未來——淺談“超前教育”現象的影響
下一篇:這個月又沒錢了——從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看幼兒理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