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將流言蜚語交給時間
有個禪師畫藝極佳,是眾所皆知的國手。可是他的人品卻讓人不大佩服,這位禪師每次為人作畫,必要求畫的人先付酬金,否則便不肯動筆。每當他出現在城里,大家就會說:“那個吝嗇的和尚又來了。”
禪師的朋友,城里的一位地主極力為禪師澄清說:“他之所以索款,是因為他的師父生前曾許愿在山上造一座佛寺,他是為了幫師父還愿。”不管這個地主如何解釋,人們更愿意相信禪師是個貪財之人。禪師也不辯解,照舊為人畫畫,畫前索要酬勞。
一日,禪師為一位官員畫了一幅游春圖,畫罷擲筆道:“吾師心愿已了!”沒多久,山里開始興建一佛寺。從此以后,禪師畫畫只為自娛,再也不為錢財作畫,人們這才相信地主的話。
不論現代還是古代,大眾標準都是人們遵循的慣常標準,大眾評價代表了主流看法。以我們的觀點,一個人,倘若很多人都說他不錯,他的品格應該很好;倘若多數人都說他不好,那么至少他在人品上存在一些問題——人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人犯錯,不可能所有人都犯錯。
通常情況下,這種觀點沒有問題,但也有些時候,大眾觀點不一定是對的,因為大眾的眼光也有誤區,會誤解一些事、一些人。再加上有人喜歡搬弄是非,有人喜歡閑言碎語,一件不存在的事實可能會流傳甚廣,這就是流言的來源。
沒有人喜歡流言,但誰也避不開流言。面對流言,有些人不斷解釋,結果是在流言的火焰上加了一勺油,讓火越燒越旺;還有人無法解釋,只能自己揪心,終日為流言苦惱,覺得十分委屈。流言有時會變成心靈的毒瘤,有智慧的人需要小心處理,才能不被它傷害。
有個小和尚向無為禪師訴說煩惱:他為人聰明,很得師父歡心,于是師兄弟們經常議論他,說些閑話。無為禪師說:“是你在說閑話。”
“他們居心不端,胡亂議論。”小和尚又說。
“現在是你居心不端,胡亂議論別人。”禪師說。
“他們經常盯著我,多管閑事。”
“是你盯著他們,多管閑事。”
小和尚生氣地說:“我這是在關心我自己,管我自己的事!”
無為禪師說:“他們說閑話,就讓他們說去,你好好念你的經,做你的事,為什么要管他們在做什么?這豈不是成了和他們一樣?”小和尚聽了,再也不理會師兄弟們的議論。后來,他成了寺里成就最高的僧人。
當一個人開始關心他人的閑話時,他很容易變成一個說閑話的人,想要不受流言困擾,只有遠離流言。不要去理會傳播流言的人,不要去計較別人有沒有議論你,議論了什么。更不要為幾句流言動氣。內心有雜念,就會像故事中的小和尚,煩著別人,攪著自己,不得安寧;內心沒有雜念,流言自然無處生根。
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心內沒有雜念?心靜。一杯水如果不停攪拌,即使是清水,也會變得混濁不堪;一杯混濁的水只要放在那里不去動它,慢慢地,雜質就會沉淀,水又變得透明澄清。一個人的內心也是如此,不停接觸是非,只會越來越亂,不得清靜;相反,那些愿意沉淀自我的人,即使對著流言蜚語,也能夠做到不聽不看。
人們常說:“時間會證明一切。”時間能夠讓他人分辨出一個人的好壞,看出一件事的優劣,也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認清自己的方向。心不靜的時候,先讓自己沉默,把一切交給時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流言終有一天會平復,那時候,人們看到的只剩下你的形象、你的成就以及你面對閑言碎語時泰然自若的態度。
上一篇:將情境看透,不拘泥于成規
下一篇:將生活的是非看作平常